南宫28(NG)官方网站-最专业的服务平台

智慧养老何时 走进千家万户_南宫28

行业新闻

18
04
2025

智慧养老何时 走进千家万户

行业新闻

  

智慧养老何时 走进千家万户(图1)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当养老遇上AI,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适老化科技产品,正成为传统亲情养老模式的补充。也有专家指出,“养老+AI”前景光明,但智慧养老产品距离规模化应用仍面临不少挑战。

  “戴上之后腿都不疼了,感觉像是有人在拉着我上山。”今年春节期间,泰山景区使用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游客更好地体验登泰山的乐趣,引发广泛关注。

  居住在重庆龙湖花园小区的张先生今年72岁,患有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下肢精细控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了行走能力。前不久,女儿为其购买了一套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后,张先生的身体状况改善明显。

  在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加持下,养老产业正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养老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多功能移位床椅、跌倒报警器、智能防走失终端……近年来,市面上形态多样的智慧养老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照料人员的负担。比如,针对独居老人的安全和情感需求,无锡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大头阿亮”智能养老机器人能随时关照老人吃药、吃饭和休息,还能提供新闻播放、网上购物等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养老”两者结合,将构建科技与人性相得益彰的养老新生态。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20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38亿元,占服务机器人市场的12%。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9年,中国养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9亿元。

  近年来,中国智慧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完成,进入黄金发展期,国家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助力产业加速发展。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

  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工商大学研究员莫远明直言,智慧养老产品看似前景光明,但要真正普及到千家万户,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最大的难题在于成本。

  以市场上较为成熟的大小便护理机器人为例,其价格通常在2万元到3万元,一些功能更完善的要超过3万元,高昂的成本使得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又如AI认知症照护机器人,其价格从数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高昂的采购费用成了众多养老机构难以跨越的障碍。莫远明说,南宫28如何降低成本,让更多普通家庭用得起智慧养老产品,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研究员分析:“AI养老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南宫28是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体系化协作生产能力不足,测试、评估、检验难以形成闭环。”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尚不完善,养老机器人的服务标准、质量评估体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都将成为其商业化进程中的绊脚石。

  同时,消费者对于智慧养老产品的接受程度、隐私保护意识等因素,也是影响产品普及的重要因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使用护理机器人的家庭多是老人认知水平较高或子女事业有成的家庭,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购买者相对多一些。

  莫远明认为,智慧养老产品的成本降低背后需要大规模需求的支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帮助缓解其价格高昂、接受度低等问题。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建议,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为养老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业内人士还表示,采用租赁的模式也能帮助缓解相关产品价格高昂、接受度低等问题。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中匠福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梁焯辉建议,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推动设备租赁加保险报销的模式,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养老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虽然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但距离真正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价格问题,不少智慧养老产品还存在一些使用障碍。例如,护理设备操作面板过于复杂,老人难以识别;密码锁按键距离太近,经常按错数字;呼叫设备名称多,难于记忆等等。对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燕珉提出,企业要了解老人实际需求,体察老人的行为动作、身心特点及生活需求,代入老人角色进行设计。

  养老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陪伴和日常照料,更涉及健康监测、心理慰藉、紧急救助等多个复杂层面。当前的养老机器人等智慧养老产品虽然在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基础功能上有所突破,但在情感识别、深度理解人类意图以及精准执行复杂指令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此外,如何确保产品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高效、稳定,且不对老年人造成任何安全隐患,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同时,产品的感知与交互能力仍需提升。“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要确保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确保老年人安全,机器人目前也缺乏人类触感和力量感觉,难以完成精细护理任务,电池续航能力不足,高昂的研发成本也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难题,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融合发展。”

  针对智慧养老产品何时将能投入护理领域的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家组副组长陈殿生表示,目前,政府方面、研究机构和企业非常重视该领域的投入,但与以往的智能产品相比,它的研发难度更大,所用技术也更复杂。从产品研发成熟到走向应用端,甚至能像保姆一样对老年人提供全方面照护,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 南宫28

    携手南宫28

    与健康同行 • 与长寿相伴

  • 15812113652

    南宫28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建设路4-21号

    Copyright © 2025 南宫28康养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18000510号

  • 南宫28